工作快讯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民族精神——文物保护部2023年工作总结

点击量:   时间:2024-02-02 17:01
 弘扬革命精神,保护革命文物
       按照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工作部署,2023年我院开展了为期9个月辽宁省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工作,覆盖全省14个地级市、100个县市区,采集数据2000余条,再经多次审定后整理标语数据1400余条,并编写调查报告10万余字。
       通过调查,掌握了全省红色标语的总量及分布、标语年代及类别、内容及题材、保存状况及标语材质等信息。我省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雷锋精神、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水利生产、革命烈士诗抄、“干”字精神等题材,本次调查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调查,宣传了我省的“六地”精神,让广大群众和文物战线的同志们更加深刻领悟革命文物的精神内涵。红色标语是革命文物的缩炼,每条标语背后都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有力口号!
       此次专项调查工作的成功开展,为我省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数据支撑,对推动我省文物保护事业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标语内容审核会

可移动文物调查

不可移动文物调查

现场走访调查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创新发展
       本年度,我院承接了省文物局布置的“明清古城城墙病害专项调查”工作,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我省明清古城城墙的保存现状,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按照省文物局工作要求,我院对省内省级以上保护单位中的38处明清古城墙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历时5个月,调查对象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
       本次调查,我院采用了多项高新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倾斜监测、无人机全景影像采集等手段,对文物本体遗存状态、赋存环境进行了全方位数据采集和高精度测量记录,并通过三维模型的构建和运用,准确、直观地呈现了城墙的真实保存状态。
       对明清城墙主材进行分析、检测,也是本次调查的重要环节。城墙砌筑材料的检测和分析,为确定城墙病害成因和城墙材料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通过搭建真实的力学模型为墙体稳定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次明清古城建筑材料的采集、检测、分析,是构建我院文物标准库建设工作的重要先手棋,为明清古城的墙体断代和建筑技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素材。
       通过调查,实现了古城城墙基础信息、保存状态的全面收集,同时完成了城墙病害成因和发育基本规律的客观分析,并形成《辽宁省明清古城墙病害专项调查报告》,为地方政府开展相关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构建我省更加科学有效的明清古城墙保护管理体系提供了新思路,更为今后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网络云平台的导览、周期性的监控提供了极其详实和准确的节点数据。

现场调查
三维扫描
材料检测

新宾赫图阿拉城数据模型

绥中中前所城数据模型
赓续历史文脉,做好考古出土文物保护
       全年完成了276件出土铁质文物的科技保护工作,并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合作,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馆藏脆弱铁质文物综合病害防治技术研发和示范”,选取17件铁质文物作为应用示范铁器,采取项目组研发的超微气泡低氧脱盐法、复配儿茶素缓蚀剂、新型氧化石墨烯基复合封护材料进行了保护修复及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此外,还完成了朝阳县刺槐山遗址、盖州市曲茔汉墓、朝阳龙城遗址等地的考古发掘项目出土文物的现场保护工作。按照文物质地,制定了专门保护方案,通过现场保护与实验室保护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文物在第一时间得到保护。
       同时,我院还发挥可移动文物保护与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两个资质作用,积极支持其他文博单位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先后编制了《北票市博物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等5个项目的保护方案,配合完成本溪县化皮峪长城等9个项目的竣工验收。

技术援疆,支持塔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我院援疆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塔城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力量较为薄弱,为支援边疆做好文物保护,我院采取技术援疆、文化润疆的方式,为塔城地区推进多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编制了莫洛托夫学校原址文物保护项目设计方案。目前,设计方案已通过了专家评审,后续我们将进一步跟踪设计,并在实施中注重吸纳当地能工巧匠和普通百姓广泛参与。


莫洛托夫学校原址全貌
 沈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