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快讯

2012年辽宁省丹东市大鹿岛海域水下文化遗存

点击量:   时间:2012-10-30 08:42


物探设备下水


查看调查实时数据


水下考古队员准备下水调查


大鹿岛沉船疑点水下记录工作照


辽宁省丹东市大鹿岛卫星俯视图

辽宁省丹东市大鹿岛沉船遗存调查工作队

   

       根据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关于上报2012年辽宁省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的请示》(文物发[2012]38号),国家文物局作出了《关于辽宁2012年度水下文物调查项目的批复》。按照批复精神和要求,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水下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持对辽宁省丹东市大鹿岛海域水下文化遗存进行了考古调查,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文博单位的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参与了本次调查工作。2012年辽宁丹东大鹿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历时近20天,共潜水23组44人次,潜水时间1516分钟,潜水探摸搜索面积近2000平方米,物理探测面积0.52平方公里。通过此次潜水探摸调查,基本摸清了大鹿岛海域近岸的海底情况,海床为软泥底,在一层薄薄的浮泥下,是松软的淤泥。
       此次工作的目的是对丹东大鹿岛海域清代沉船疑点进行排查确认,通过此次小规模的水下考古区域调查,排除了水下2处疑点在海床下1.5米内存在遗址的可能。根据当地渔民的讲述,当年海床表面有3000平方米的瓷片分布,而我们调查了水下近2000多平方米的范围没有发现一片瓷片。因此可以推测即使此遗存存在,也已完全被淤泥覆盖,淤泥的厚度应在2米以上。据调查,可能是由于大鹿岛东北部建堤坝修码头,改变了此岛周围的海流方向,加速了此海域的泥沙淤积,由此可初步推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现的清代沉船遗存已被淤泥覆盖,形成天然的保护层。如没有大的工程影响,深埋在海床2米以下的早期木质沉船遗迹基本上可排除被盗捞的威胁,当地水下遗存保存状况较为理想。就今年调查情况看,虽未发现沉船遗存,但详细的记录和水下实践工作,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调查工作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实施。工作实施过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在物探与潜水设备技术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感谢国家博物馆的支持与积极合作。丹东市市文化广播电视出版局、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东港文物管理所、孤山事业局等单位积极做好地方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沈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