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郭大顺

点击量:   时间:2019-06-14 15:25


 

     郭大顺(1938-)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硕士学位。1968-1983年在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从事考古研究,期间任副队长;1983-1994年任辽宁省文化厅主管文物副厅长兼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1998年退休。现为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从事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史前玉器、文化遗产保护和苏秉琦学术思想研究。发现并主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保护和规划。主持编写《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1998年)、《牛河梁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2012年)。著有《红山文化》(2005年)、《追寻五帝》(2000年,英译本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署2010年“经典中国国际推广工程”项目)、《龙出辽河源》(2000年)、《探索古辽西》(2005年)、《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2005年,韩译本2015年)等专著及论文300余篇(部分收入《郭大顺考古文集-上、下册》,2017年)。协助苏秉琦先生写作《中国文明起源新探》(1997年)、负责《苏秉琦文集》的选编工作(2009年)。
       在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指导下对辽宁地区新石器和青铜时代进行区系研究,提出魏营子类型、高台山类型的命名(1982-1985年)和辽东半岛青铜文化“原生型”的思路(2006年)。较早提出中华五千文明和龙的起源研究课题(1981-1986年);提出玉器的起源与渔猎文化有关(1996年);从红山文化“唯玉为葬”习俗探讨玉器为最早的礼器;对“礼源于俗”(巫)作考古论证并试探从礼的起源认识礼的本质(2000-2003年),进而从红山文化祭祀建筑群址的类型、组合与布局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提出礼的起源与传承为中华文明起源的自身特点和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主要原因(2012-2018年);倡导东北文化区的概念,提出中国史前时期东北、中原、东南三大区鼎立和以周邻向中原汇聚为主的区间文化交流总趋势,并试图以此轨迹复原古史传说五帝时代史(2000年)。通过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调查和发掘,继续对商文化起源于东北说进行考古学研究(1997年)。担任辽宁与日本中国考古学会以《东北亚考古学研究》为题的合作研究中方主持人(1990-1992);是为建国后全国最早开始的中外考古合作项目之一,也是辽宁考古走向海外的开始。介绍日本历史考古公园建设情况并提出建立考古遗址博物苑的设想(1990年)。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辛占山
 沈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