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科技保护
文保成果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战国彩绘陶质文物 保护修复项目

点击量:   时间:2019-06-18 14:29

       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2011年度发掘的大型墓葬M40中,出土了一批造型独特、纹饰精美的仿铜彩绘陶器。经初步整理,计38件套有彩绘残留,种类包括簋、盆、灯、钫、盖壶、盨、盘型豆、壶型豆、盖豆、罐、匕等,为研究战国时期东北地区的彩绘技术和制陶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受墓葬塌陷所致,陶器出土时胎体已严重破损,部分彩绘存在脱落、纹饰模糊等现象(图一)。因M40发掘时为冬季,故在现场进行初步地保护处置后移回考古所保护实验室。2012年,东大杖子联合考古队于对已经发现、亟需抢救保护地墓M47进行了发掘,此墓地是继M40后发掘的又一大型土坑竖穴木椁墓。M47共计随葬34件(套)陶器,亦多为仿铜陶礼器。在技术保护部的主持下,第一时间与秦俑博物馆等单位合作,针对上述M40、M47出土的共计76件(套)陶礼器编制了保护修复方案,同时密切关注这批陶器的病害情况,并采取临时保护措施避免病害加重。2013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战国彩绘陶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复。2014年,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彩绘陶保护修复方案,我院开始陆续对墓M40、M47出土的陶礼器开展系统性地保护修复工作,并于2016年12月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 
       在保护修复工作开始之前,针对陶器本体开展了详尽地病害调查与分析检测工作。病害调查可为下一步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这批陶礼器现存的病害特征较为相似,总结如下:彩绘脱落、颜料变色、褪色、断裂、残缺、表面污染物、泥土附着物、硬结物、裂隙等。分析检测与病害调查结果相结合,可共同指导后续的保护修复工作。为此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了陶胎的超声波速率、彩绘颜料的成分及微观形貌,试图了解此批陶器的陶胎强度和使用的颜料,为后续的粘接、补全及纹饰复原提供参考。
       依据此批陶器的保存现状、病害调查及分析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了清理、粘接、补全、缝隙处理和补色,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不仅获取了这批文物自身的诸多资料信息,而且对日后大型彩绘陶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技术保护部)
    
出土彩绘陶器

陶钫(盖)保护修复前

陶钫保护修复前

陶钫保护修复后

陶簋保护修复前

陶簋保护修复后
 沈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