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课题

重大考古项目之《医巫闾山辽代遗址考古》

点击量:   时间:2019-06-13 14:34

       医巫闾山辽代帝陵考古是辽代考古和辽史研究的重大课题。文献记载辽代显、乾二陵位于北镇医巫闾山地区。20世纪30年代,金毓黼先生调查了北镇琉璃寺遗址,认为这里就是辽东丹王陵(辽显陵)。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镇富屯街道龙岗子、鲍家乡高起村等地陆续发现了耶律宗政、宗允和宗教墓,并在龙岗子附近的山谷中新发现或复查了多处地表散布有辽代绿琉璃瓦、滴水、砖瓦等建筑构件的高等级建筑遗址,这些发现为寻找显、乾二陵提供了重要线索。
       2012~2013年,按照辽宁省文物局的整体体部署,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开展了医巫闾山辽代重要遗存考古调查。调查人员在北镇富屯二道沟、三道沟地区陆续发现了偏坡寺、骆驼峰、坝墙子、石板道、三道沟瞭望台等一批重要辽代遗址。结合以往发现,初步确定医巫闾山东麓的二道沟和三道沟为辽代帝王陵区。2014年编制了《医巫闾山辽代遗址考古工作计划(2014~2018年)》,并于同年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按照工作计划,有序开展了地面踏查、人工钻探、遥感调查和重点发掘等考古工作。
       通过连续数年的工作,医巫闾山辽代帝陵考古取得突破性成果。发现了由20余处遗址点组成的规模宏大的帝陵遗址群,基本确定其位置和范围,揭示了规范严谨、层次分明又依自然环境而有所变化的陵区整体布局。重点发掘的新立遗址、琉璃寺遗址、洪家街墓地和小河北墓地皆有重大收获。
       新立遗址位于北镇市富屯街道新立村樱桃沟村民组西北的黄土台地上,遗址北部揭露出一个大型院落建筑,院落西南侧有一座全长84米的巨型墓葬(新立M1),院落北侧另有一座全长约44米的大型墓葬(新立M2),台地南部还有附属建筑。这个大型院落建筑由正殿、殿门和廊庑围合而成,朝向东南。建筑构件绝大多数为绿色琉璃质,正殿之上出土了玉册残块。新立大型院落建筑与巴林右旗辽庆陵三座陵前主要殿址的朝向、大小、平面结构基本相同,还出土了相似的兽面瓦当、滴水、筒板瓦等绿琉璃建筑构件,我们推定新立大型院落建筑是辽代乾陵玄宫前的享殿,其北部的大型墓葬(新立M2)很可能是辽景宗的玄宫。
       琉璃寺遗址位于北镇市富屯街道龙岗子村西北约3 公里的山谷中,东距新立遗址约3.4公里。目前局部发掘了位于遗址中轴线上的两个建筑台基。一号建筑台基形制为复合勾栏台基,分为上、下两层,两层台基的周边均用加工规整的条石包砌,台基上置石勾栏。出土了大量绿琉璃莲花瓦当、棕红色琉璃筒瓦、三彩脊饰、灰陶板瓦等。经与新立遗址院落建筑和辽庆陵陵前殿址比较,我们认为琉璃寺遗址很可能是辽显陵的陵寝建筑。
       洪家街墓地和小河北墓地相邻,它们西北距新立遗址约2.8公里,两处墓地均为医巫闾山辽代帝陵的重要陪葬墓地。共发掘墓葬9座,均已早年被盗。洪家街墓地出土墓志3合,证实该墓地为辽代大丞相韩德让(耶律隆运)的家族墓地;小河北墓地出土墓志1合,墓主人为耶律弘义,是辽齐国王耶律隆裕之孙,由此可知该墓地为齐国王耶律隆裕的家族墓地。洪家街和小河北墓地的发掘对于确定医巫闾山帝陵玄宫位置,以及研究陵园整体布局,均有重要价值。
       医巫闾山辽代帝陵的准确位置和范围,自金元以来的文献记载就语焉不详,逐渐成为历史谜团。通过此次考古工作,基本上解决了这个沉封数百年的问题,极大推动了辽代考古和辽代史学研究。
       医巫闾山辽代帝陵的发现,填补了辽代中期帝陵考古研究的空白。辽乾陵是辽代中期帝陵,它承上启下,是辽代陵寝制度发展演变中关键的一环。辽乾陵开创的以一组廊院建筑作为帝陵玄宫前祭祀建筑的模式,与唐、北宋以及辽代早期以一个单体建筑(献殿)作为玄宫前祭殿的做法有显著区别,突出了朝拜祭祀仪式的重要性,并且被明、清两代帝陵继承和发展,体现了辽代在中国陵寝制度史上的重要地位。
       辽乾陵修建于辽代鼎盛时期,是辽代帝陵和辽代文明的精华所在。此次发掘揭露了一批辽代皇家建筑基址和高等级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遗物和文字资料,为辽代官式建筑、皇族谱系、丧葬制度、手工业发展、对外交流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新立遗址鸟瞰

琉璃寺遗址一号、二号建筑台基

洪家街墓地鸟瞰

小河北墓地鸟瞰
 沈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