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快讯

《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点击量:   时间:2021-11-24 13:42


 

2021年11月5日,经辽宁省文物局申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暨南大学历史学系、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和高校院所开展的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项目(2021-2025年)考古工作方案》,相关的田野考古和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正式开展。

 

 

为了通过持续系统的考古工作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价值的认识,提升考古在文物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推动中国考古事业发展、中国考古学学科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2017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该项目的学术目标是:以系统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为主要手段,鼓励开展多学科、跨学科合作研究,重点实施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等关键领域考古项目,全面科学地揭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和核心特质,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促进文明比较研究,以考古学实证中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程,凝聚民族共识,坚定文化自信。国家文物局将重点支持符合此学术目标的考古项目。其中,“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课题是“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点支持对象。

 

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各地文明起源模式的差异、与其相关的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以及文明起源过程中的“多元”如何汇聚成为统一的中华文明,是文明起源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文化自信,从根基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研究课题。“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开启了区域文明化进程的研究。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闪亮的一颗,在其鼎盛时代的核心区出现了诸如牛河梁、东山嘴这样的大型礼仪性建筑群,牛河梁遗址更是被称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红山文化中的诸多文化因素,如崇玉重礼等中华传统文化因素,是其参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见证,中华文明中的一些重要特征都可以追溯至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起源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红山文化研究将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提供“北方模式”。

 

“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申报工作于2020年9月启动。项目设立5个主要研究课题,从聚落特征反映的社会变迁、礼制的形成、资源分布、生业形态、手工业生产发展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红山文化社会的发展与演变,以期了解红山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区域特征。通过系统调查和重点遗址考古发掘,获取一批推进红山文化研究的新资料。同时,整合旧有资料开展红山文化综合研究。通过一系列田野考古和资料整理研究工作,从多个角度认识红山社会文明化的进程和动力,总结辽西地区文明起源的特征,讨论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贡献和意义,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中的“红山元素”,丰富并完善中华文明起源的理论体系。

 

“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专家指导组和秘书处均设在我省新组建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反映了国家文物局和项目组对我省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十四五”期间,我省将重点开展牛河梁遗址、三家遗址、马鞍桥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大小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考古调查、牛河梁遗址周边区域系统考古调查等田野工作。在田野工作获取信息的基础上,以牛河梁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核心,逐步开展“精神文明与礼制形成”课题的研究工作。礼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对红山文化“精神文明与礼制形成”的研究也将为探索和展示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奠定基础。

 

为加快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根据国家文物局意见完善工作方案,制定系统科学完备的全省红山文化考古研究工作计划。加强基础性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建构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和青年后备力量的考古人才金字塔;建设牛河梁文物标本库房;鼓励全省考古科研基地跨区域、跨机构、跨行业开展合作交流,提升研究能力和水平;依托“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团队,成立“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基地、科技攻关互融互通,提升我省红山文化研究的影响力,为红山文化遗址申遗奠定良好学术基础。

采写:朱诗畅

审校:郭  明

责编:李  霞

终审:马宝杰

 沈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