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快讯

“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 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点击量:   时间:2022-01-28 10:44


         2022年1月18日,“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启动会举行了线上会议。国家文物局考古处处长张凌、三级调研员胡传耸、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许红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曹建恩、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韩立森、项目学术顾问郭大顺、王巍,项目学术指导组专家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红山文化遗产研究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历史系、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的项目组同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书记、副院长李新全、副院长主持本次会议。

       辽宁、内蒙古、河北三省自治区主管文物领导发表讲话。

 
        会上,辽宁省许红英副厅长、内蒙古自治区曹建恩局长、河北省韩立森副局长分别对“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立项以及项目启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占据独特地位的考古学文化,辽宁、内蒙古、河北三省自治区文物局将全力支持各省自治区联合高校以“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实施为切入点,推动红山文化考古研究工作,系统讨论红山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社会演变动力机制、社会组织结构、区域文明起源特征,为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乃至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做出贡献。

       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田野项目负责人介绍2022年工作计划。

 
      项目负责人对“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2022年工作计划进行了介绍。2022年,将全面启动大凌河流域朝阳地区、大凌河流域阜新地区、辽河干流沈阳地区、柳河上游库伦旗南部地区、老哈河上游宁城地区、老哈河上游喀喇沁地区及教来河流域奈曼旗、滦河流域一般性考古调查,全面掌握各调查区域红山文化遗址数量、分布、变迁等,寻找与红山文化仪式建筑相关的大型高等级聚落遗址,开展聚落考古学研究。开展牛河梁遗址周边区域系统性考古调查,获取牛河梁遗址及周边区域红山文化遗存分布的整体情况,验证“山地红山文化”的内涵。开展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建平县马鞍桥山遗址、赤峰市彩陶坡遗址、平泉县东山头遗址考古发掘,将重点开展微观聚落考古学研究,重新认识、阐释礼仪中心牛河梁遗址的构成、性质,探索生活区与祭祀区的关系,为全面复原红山社会获取材料。在项目实施前期、中期、末期将召开相关会议,保证项目有序开展、推进。
项目课题负责人分别对“考古学文化谱系与年代序列研究”、“聚落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多学科视角下的环境、资源与手工业研究”、“精神文明与礼制形成研究”、“社会复杂化进程的综合研究与文明起源的理论探讨”五个研究课题研究计划进行了介绍。
十二位考古调查、发掘项目负责人分别对各一般性考古调查项目、区域系统性考古调查项目、田野发掘项目2022年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

        项目组专家顾问郭大顺、王巍、学术指导组专家赵辉、何驽提出了宝贵建议。

 
        专家指出,“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的开展应围绕主攻方向、课题总目标和各子课题学术目标开展考古研究工作。应全面获取宏观聚落研究材料,寻找大型中心性聚落遗址线索,从多角度思考礼仪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关系。应获取微观聚落研究材料,重视个体聚落遗址、仪式建筑上可见的重大事件发生时间点上的测年数据的获取,复原重点遗址、仪式建筑内重要遗迹的形成、使用、废弃过程。重视可供多学科研究材料的采集,推进红山文化生业模式等研究。深入开展红山文化分期、类型、谱系研究,关注红山文化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互动关系研究。在中国史前社会文明发展框架内,全面开展红山文化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的研究,全面复原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

       国家文物局考古处领导发表总结讲话。

 
       张凌处长对“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启动会召开表示祝贺,对辽宁、内蒙古、河北三省自治区文物局对“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的支持表示肯定。指出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部分,对于了解史前文明的区域特征、北方地区乃至欧亚草原地区文明化进程以及这些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的实施对推动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燕山南北地区红山文化是苏秉琦先生提出的区系类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待该项目可以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学术引领性的理论、方法,建设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
 沈阳网站建设